Sunday, 2 February 2014
為什麼要吃低碳水化合物?
吃到美食的幸福,絕對不用放棄。繼續尋找幸福!
在中國東北或日本,熱騰騰的麵食總會帶來遍體充實滿足感。
精美的烘焙點心和愉快的會友聊天總是那麼匹配;又或是東京、巴黎、奧地利咖啡館裏烘焙手藝的美感和文化欣賞。
義大利pasta是我出社會工作後首先學會吃的外國菜,在灣仔的辦公室旁邊有家正式的義大利餐廳,好幾次看表演之前,跟比那時的我稍大一點的同事在兒用餐,一切都很令人愉快。
中學時期,放學回家拋下書包,就到廚房炒一碗豉油王炒飯,加隻蛋。青春的另一個名字是廉宜的熱量。
正如生活會留下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旅行和生活的回憶中,也充滿碳水化合物的足跡啊!
碳水化合物令人愉快,為何偏偏要注意碳水化合物吸收,還要爬部落格分享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方式(low carbs diet)呢??
碳水化合物/醣質,主要來說就是澱粉質和糖,澱粉質吃到肚子裏還是化為糖份被身體吸收。而需要關注血糖的人,主要是身體在吸收糖份方面出現障礙,主要是身體不願意吸收(顯示為很叛逆),又或是胰島素產量不夠分解糖份(顯示為正在打瞌睡),以致血糖不穩定。
因此醫生和營養師一般都會指示關注血糖的朋友要注意吸收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如果是低血糖的話,則反過來要多吃醣質/糖。但我觀察到有些人把減少醣質吸收理解為單純減少吃糖,那顯然是不對的。最主是要發現很多家有糖尿病家人的同事和朋友只知道不要吃糖果和甜品、白飯改為糙米飯,但都不知道水果和澱粉質限量的重要。
分享一個小故事。一位英國上班族幾年前診斷出糖尿病,他跟從醫生的指示,除了定時用藥之外,不再吃甜品,日常吃的麵包則改為粗麥或全麥包,碳水化合物量調整為總食物量的65%,多吃蔬果多運動。 但幾年下來,他的血糖還是很不好。他分享說,65%的碳水化合物量對他來說,基本上除了不吃甜品之外,主食的份量跟一向吃的量沒相差太遠。後來他移居美國,他的美國醫生卻告訴他,吃65%的碳水化合物量簡直等於慢性自殺。他開始跟從美國醫生的指示改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方式,接下來的血糖指數大有進步,用藥開始減少,體重減輕,自覺亦比以往更精神爽利。但他反回英國探親時去見醫生,醫生卻堅持吃65%碳水化合物的指示沒錯,吃太少醣質有礙健康。男子反回美國後,把接下來的幾次覆診記錄寄給英國醫生,指數一直都很不錯,英國醫生也沒再說什麼了。
這則分享告訴我們,不同醫生的說法可以很不一樣,而有些人沒有足夠重視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量及飲食方式對身體的重大影響,其實是醫療問題。或許由始至終,他們都沒接收到這些資訊。
有些醫生亦對於較新的飲食概念很抗拒。事實上,傳統的西式治療糖尿糖方式幾乎沒怎麼變過, 西醫「控制」血糖的方式是多麼的治標不治本──我們需要的顯然不是靚指數,而是健康。對健康非常重要的心理和情緒因素,西式「治療」卻都不考慮,實在不能接受。
某次看中醫,醫師說:「我們不怕病人吃飽。」聽到簡直想大爆笑!其實不少大陸控糖產品的推廣介紹,都有用「不用挨餓」作招徠。挨餓如果不是十大酷刑之首,也最少是聯合國重點要消除的目標吧!怎麼變成治療呢.......西醫夠荒謬吧!
說到這裏我必須說,我寫這個部落格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真的很想分享:就算有血糖問題,你也絕對可以吃飽,只要你用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法。 而上文說到吃澱粉質和甜品很令人愉快(很明顯我實在很喜歡吃),而吃到美食的幸福,也絕對不用放棄。繼續尋找幸福!一起加油啊!
p.s. 篇首照片的豉油王炒麵,用的是蒟蒻麵,一大盆也只有幾克醣質!往後再慢慢分享更多。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